干涉光谱仪设计与优化 帖子出自西光所,本系统主要讨论光谱仪的优化和建模,交流心得,切勿转载! 一、设计任务 目标为630nm的氧原子气辉,系统光谱范围为601.6749~631.3246nm,光谱分辨率为0.7623cm-1,探测器参数为1024*1024 ,探测器像元大小:13*13μm,前置光学系统:光阑前置的远心系统,焦距f'为150,F数为8,入射光波长为630nm,视场角2ω为7.1846°,系统远心度为1 mrad,后截距lBFL为254.9535mm。 二、设计过程 分析前置光学系统可知:该系统为反远射型系统,根据理想光学系统的公式(参考《电影摄影物镜》),可求得计算前置透镜系统的前组焦距f'1为−133.7624mm,后组焦距f'2为122.6760mm,间隔d为98.3098mm,光阑距离第一面的距离为28.6351mm。理想光学系统如下图所示:
将上图中光学系统的前组和后组的理想透镜替换成实际光学透镜,考虑到前组角放大率为1.7,故前组选择两片透镜,后组选择一片透镜。前组物镜的采用双负透镜,且每个面的光焦度都相等,两个负透镜相距5mm,材料为H-K9L,后组两面光焦度相同,厚度为7mm,材料为H-K9L,滤波片厚度为5mm,材料为H-K9L。 计算后初始结构参数如表所示,将上述参数导入ZEMAX得到初始结构如图所示。
前置透镜初始结构参数
Surf | Radius | Thickness | Material | Stop | Infinity | 23.130354 | | 2 | −280.733245 | 5.000000 | H-K9L | 3 | 280.733245 | 5.000000 | | 4 | −280.733245 | 5.000000 | H-K9L | 5 | 280.733245 | 90.880000 | | 6 | 125.545656 | 7.000000 | H-K9L | 7 | −125.545656 | 2.000000 | | 8 | Infinity | 5.000000 | H-K9L | 9 | Infinity | 4.000000 | | 10 | Infinity | 250.953500 | | Image | | | |
对上述镜头进行优化,用default评价函数,并加入以下操作数 EFFL 焦距控制 mnct 空气中心最小厚度 mnet 玻璃间空气边缘最小厚度 mneg 玻璃边缘最小厚度 mncg 玻璃中心最小厚度 mxeg 玻璃边缘最大厚度 mxcg 玻璃中心最大厚度 tthi 控制后截距 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参数、MTF以及点列图如下
Surf | Radius | Thickness | Material | Stop | Infinity | 49.162951 | | 2 | -57.680811 | 12.694906 | H-ZK6 | 3 | 105.658559 | 19.981322 | | 4 | -237.873927 | 13.319513 | H-LAK4L | 5 | -70.674976 | 19.999883 | | 6 | 206.851625 | 15.000000 | H-K5 | 7 | -100.558699 | 2.000000 | | 8 | Infinity | 5.000000 | H-K9L | 9 | Infinity | 4.000000 | | 10 | Infinity | 250.953500 | | Image | | | |
干涉仪基本结构如下 将上述结构在ZEMAX中建立序列模型
对比前置透镜系统的评价函数和全系统的评价函数可知,全系统的像差主要是干涉仪部分引起的,所以对全系统进行优化时,可将干涉仪中的扩视场棱镜的厚度以及间隔作为主要边界条件,然后加入前置透镜系统的各变量也加入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全系统结构图,对应的评价函数(MTF、点列图以及场曲和畸变):
基本优化过程不难,在于控制边界条件,断点以及多重结构的控制,因为要仿真干涉图,序列模型不好判断系统的好坏,导入ZEMAX非序列仿真干涉图,因此先建立模型。建立好的基本干涉仪主体和仿真图片如下图所示: 这里说明一下上面多出的一组镜头是准直镜,比较好设计,只要将上述的成像镜反转,然后放开后截距的边界条件就行,非序列下就不用优化了,直接用光线追迹,此中难点只有POB建模,但是掌握之后就不难了,小孩的仿真是通过加入zemax中的slide实现的。 这里不放置附件,希望大家理解,不懂或者有意见都可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