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ily 于 2020-12-2 14:58 编辑
这次作业的最大收获: - 学会简单镜头的初始结构计算方法
- 学会利用操作数计算并优化定心系数(但是像质会变差,不知道这中间的度应该怎么把握)。
问题: - 只看点列图,像质满足要求,但是场曲,畸变,慧差,像散还是很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点列图不是应该是综合像质吗?综合像质好,单看各个像差却很大。那最终应该以什么来评价一个系统的成像好坏呢?MTF?这一部分不太清楚,希望各位大神解答
- 定心系数太小,也优化不上去,是不是代表我的结构有问题呢?
- 感觉我的优化思路还是有点问题,希望大家能看看,指正指正。我的思路如下:先默认评价函数优化,再根据SPHA,COMA,ASTI,FCUR,DIST的值来加权重,哪个大先优化哪个,期间出现像散降低,畸变、场曲增大的情况,这时,同时优化,当优化不上去后,发现球差还很大,改折射率大的玻璃。再继续优化。
设计过程 一 设计优化 根据书上计算初始结构file:///C:/Users/WY/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令t=100,选择玻璃H-K9L(n=1.5198),,可计算出半径r=1/C=770,如图1所示 初步优化,设置空气间隔为变量,发现慧差和像散很大,
加入coma、asti操作数,设置第一片镜头半径为变量,第二片镜头跟随,像散降下去一点,但畸变变大。
放开跟随,像差都减小,此时畸变和球差最大
优化不上去了,替换折射率更大的玻璃,比较相对价格,生产批次,选择H-ZF7LA (n=1.8052,v=25.477),相对价格56,生产批次MA。优化结果如下,满足设计要求了,但单看各个像差还是很大。
确实如楼主所说,当rms接近目标值时,比如给操作数ASTI加权重,像质反而会恶劣。 二、公差分析: 还是先按照Q8的公差等级计算,公差分析如下: 98%的概率下,光斑半径的RMS值<0.02156,略大于系统要求,根据分析,第一片镜头的偏心公差影响较大,缩小偏心公差为0.01mm,结果满足要求。 三、定心系数 利用操作数计算优化定心系数,如下所示,计算的第一片镜头(应该将系统结构确定后再分析公差): 可以看出此时,第一片镜头的定心系数为0.0056,很小,加工难度很大,优化后,定心系数有所提高至0.016,加工难度还是很大,但是对应的像质也降低了,且继续优化,定心系数提升不大,但像质却急剧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