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几个月了,之前一直只是设计一些简单的微投影小光机,现在来尝试一下这个车载,大概优化了两天,大部分时间在跑全局和锤型,也总结了一些问题。 优化过程与思路: 1. 输入系统参数,输入F数为1.6,口径余量0.2mm;输入视场角50、42.5、35、25、15、0;设置波长0.42、0.555、0.690。 2. 加入6片平板、光阑和coverglass,玻璃均为H-K9L,光阑放中间。 3. 加入操作数,使用EFFL控制焦距,焦距使用公式fθ=y’,大概算出为4.4;TOTR控制总长30以内;RAID控制cra小于15;MNCA控制FFL;加入点列默认优化函数。 4. 把所有半径(除光阑和coverglass)和厚度都设置为变量,材料使用替代,替代的材料库为CDGM生产频次为MA的材料(我把频次为MA的材料整理成了一个库)。 5. 使用全局优化,让其跑初始结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奇怪的结构,比如半径过小,这时手动更改参数,取消其变量,再全局跑一会,再设置回变量继续跑;循环操作,跑到结构比较顺眼,评价函数相对较低并且评价函数不怎么动。 6. 打开光线瞄准,删去EFFL操作数,改为使用RAGY限制最大视场的像高为3.822。 7. 点列、和波前默认评价函数轮流使用优化,普通优化优化不动了再使用锤型优化,大概锤它一晚等明天。锤了一晚,再把第二片镜片变为非球面优化非球面系数,优化不动了再锤型优化,最后再使用MTFT和MTFS拉一下MTF。检查各参数,没在规格内的加大权重优化。若优化过程中厚度或空气间隔太小,加大权重限制。 总结与问题点: 1. 优化比较随意,看结构不顺眼直接改(比如半径去到2,直接改大半径,然后再全局优化跑,若光线过不去报错,缩小口径优化一下,再改大口径),全程靠全局优化和锤型优化,不知怎么用像差知识来优化,比较迷茫。 2. 哪些玻璃材料可以用来做非球面,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不知道这个设计中的材料是否能做成非球面。 3. 球面优化完毕后,怎么选择使用哪片镜片做为非球面,这次设计,是一片一片地改成非球面,看哪片对MTF影响最大,就用哪片作为非球面。 4. 镜片胶合是否有什么限制,(比如是否需要特定的材料才能胶合在一起?)优化过程中出现了两片镜片挨得很近的情况,所以让它变成了胶合,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5. 车载镜头对畸变没有要求吗? 6. 视场角是用水平的来算,那对角线角落处不会出现暗角吗? 7. 光线瞄准开与不开差别很大,最终的设计不开瞄准直接不能追迹,这是正常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