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散光分析通常遵循帕累托定律(Pareto’slaw),也就是说,需要20%的时间来确定80%的明显杂散光光路,另外80%的时间来确定最后的20%。 · 跟其它光学仪器不一样,杂散光设计师的主要关注点通常不是标称视场,而是会散射光线的所 有内部表面;并且需要在成像孔径以外寻找这些导致不想要光通量的来源。把这 些光源从检测器视场移走是往往可以实现的,而系统的表现则可以被明显地改进。这是进行逆向光线追迹 和检测器视场分析的原因。 · 修改表面性质通常是减少场外杂散光的最没有效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只能对表面的BSDF进行递进式的改良。例如,可以降低光学表面的粗糙度以改善散射,但不能将之完全消 除 。 污染物 散射也是如此。因此,更有效的方法通常是防止表面被照亮和/或成为关键面。 · 修改表面性质通常是减少场内杂散光的唯一方法,因为不能使用挡板来遮挡它。 · 表面越靠近标称光路,就越有可能将光反射到检测器,所以要留意这些表面。例如,镜筒内表面和透镜边缘。 · 如第4章所述,BSDF模型的精度与系统杂散光性能预测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光学组件在系统中的位置;被照亮的光学组件比没有照亮的光学组件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表面的散射在焦平面上的引起的杂散光越小,则其散射模型的精度越不重要。 · 如果照明区域和临界区域之间的重叠是不可避免的,则对应表面(如光学表面)的BSDF越低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