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站长大大信任,让我跟大家讲讲微透镜系统。其实我也是略知一二,并不是很懂,研究生期间毕设做的是匀光这块儿的,微透镜阵列一直想用,但是难度太大,这个方案还没来得及做就毕业了,站长大大让我开个帖子讲一讲,所以我想把我现有的跟大家分享分享,欢迎大家沟通交流,如有错误请大家指出来并改正。 首先,我调研的微透镜阵列主要用于需要匀光的系统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是投影系统。 最早期的匀光元件是积分棒(也叫匀光棒),因为刚开始投影系统里用到的光源是短弧灯,先用碗装反射镜对光线进行聚焦,同时匹配积分棒的数值孔径(早期积分棒都是圆棒),后边是透镜组。后来市面上有了各种单色LED灯,于是就有了微透镜阵列组,用来匀色匀光,还可以缩小系统体积,被广泛应用,其原理和积分棒有差别。 现在也有自由曲面透镜,个人能力有限,没能调研这块儿。下面给出三种优缺点一览表。
积分棒原理就是光线在其内部发生全反射,积分棒的工作原理与光纤类似。光线在积分棒中发生全内反射,符合全内反射定律。采用镜像法分析,即光线在积分棒内发生多次全内反射到达出射截面,反射一次相当于一个镜像虚拟光源的照明,最终积分棒末端面是均匀的光斑面,后边接准直和成像系统,可将末端面成像形成均匀照明面。入射到积分棒内的光线角度必须满足全内反射条件,在其内部反射次数大概在6-8次即可,并非次数越多均匀性越高,可查阅相关文献求证。刚开始是圆形棒,经调研,能满足镜像排布的截面形状的积分棒均匀性较高,具体可按照光源情况设计,比如我当时用的4个不同颜色的LED灯,所以经仿真方棒是最优选择,但是不知道用的灯和截面面型有没有一定的联系,没调研到相关文献,也没能自己给出理论推导。大家后期可以探究一下。
微透镜阵列原理和积分棒不同,积分棒用的是全内反射,而微透镜阵列原理是透镜成像。一般情况下复眼透镜阵列分两排,每一排都由一系列小透镜阵列而成,第二排复眼透镜(LA2)位于第一排复眼透镜(LA1)的焦平面处,准直光线进入第一排复眼透镜后聚焦到第二排复眼透镜上,类似于光的多缝干涉实验中由光源衍生出的许多子光源,而这些子光源再次被后排的复眼透镜成像,最后由后继照明透镜(L2)成像到接收端面上,接收端面实现均匀照明。复眼照明的实质是整个光源被细分成许多小光源,再由许多小光源所形成的光斑叠加,从而使复眼照明能够获得均匀的照明。因为各个子透镜有数值孔径的限制,故大发散角光束进入复眼透镜匀化系统前必须经过准直。具体计算公式,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文献。
下面是几个使用到积分棒和微透镜阵列的系统图示,大家可以看一下。
上图 短弧灯为光源
注:不管什么系统,光源设置极为关键,直接决定你设计的系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有决定了你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一定要保证光源的准确性,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每一个回车 那块儿就是一张图片 我不知道怎么直接插入 我了解的这方面知识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修正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