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24-10-29 12:21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小白
- 积分
- 8
|
本帖最后由 jianjie 于 2024-10-11 23:50 编辑
因为入门不久, 光瞳匹配是个困扰我好久的问题, 加以研究以后给了两种方式, 抛砖引玉, 希望能专业人士在各大研究所用的好办法:
假如前一个镜头的出瞳和后组的入瞳要匹配, 已知前镜头的 EXPP (相对 IMA 的出瞳位置)和出瞳大小, 那么后镜头该如何设置呢?
一个方法是: 设置好光阑以后, 先用 ENPP 获取入瞳位置(相对第一面), 再优化第一面的物距以满足和 EXPP 之间的匹配.
这种方式并不能获得准确的 EPDI(入瞳大小), 需要结合固定的 F/# 进行设置.
第二种方法: 是根据中文的 zemax 操作手册上的全局优化建议进行的衍生.
将第一面作为虚拟面, 设置为光阑, 值设置为负数(后方镜头前移)
此时, OBJ 的厚度直接就是 ENPP, 光阑的大小直接就是入瞳大小. 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光纤射入到第一个玻璃的表面, 实际上就是入瞳反向追踪到上面.
不知道诸位还有没有更适合工程的方法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