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飞的老鼠 于 2023-3-8 11:48 编辑
设计的结果:f数为2,光学总长50,后焦距15.1,畸变小于1%,半像高5.9,半视场9度,焦距:36.5
优化思路,因为是小畸变,所以用zemax里面一个双高斯镜头当作初始结构。
1.先是半视场改了,然后缩放焦距到35,然后设置默认评价函数,设计一些基本操作数REAY(控制像高)、TOTR(控制总长)、TTHI(控制后焦距)、还有一些控制玻璃边厚和空气间隔的条件,因为光学总长是比较大,初始设置玻璃和空气间隔边界条件的时候可以松一些,后期再根据每块玻璃的情况更改。
2.因为这个双高斯例子的初始f数为3,我们慢慢收缩F数为2,0.1的慢慢递减,保证结构不要跑遍,我的优化思维是(1)先把曲率半径和后焦距设置变量,优化一遍,(2)再看Seidel Diagram哪个面的贡献大,保持(1)的变量,再把这个面的厚度设置变量再优化,(3)全部厚度和曲率半径设置成变量在优化,(4)在锤形优化一下,基本大概的模型就出来,在根据一些点列图和光程图设置具体像差操作数优化像差。
3.这个时候可见光波段的结构就差不多优化好了,然后再多重结构设计波长和后焦距优化红外波段,用于ZTHI来控制FDC和0.850的后焦距的差值,因为我采用是不同厚薄IR的来设置,IR的差值为0.1,所以基本不用花太多资源来优化后焦距的差值.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指教,zmx文件我直接上传公开,如果觉得我的思路还可以的话,可以打赏贡献值  (当然金币也是可以,我是来者不拒  ),我一直想进成像区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