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纯堪老师的书籍-《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遇到的一些问题,还希望各位大牛指点一二! 问题一:如图,当总焦距一定时,便可以求出前固定组上轴上点入射光束的高度,即h1=f/2A0,(A0为相对孔径的倒数)。我翻阅了陶纯堪老师后面的实例,实在是没有看懂在长焦,中焦,短焦,h1所取的值,不理解的方面就是这里的A0是相对孔径的倒数,是参数要求的,应该是固定值吧,变的应该就是系统的总焦距,他这个改变的系统总焦距是怎么确定的?还是说我理解的有问题,还希望大牛们指点指点!跪谢~
问题二:同样也是变焦系统设计的问题, 一个负组补偿变焦系统,分为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后固定组,然后为了增加后固定组的校正像差的作用,通常分为前后两个组分,然后全系统就变成了五个组份,相对应的就有对应的五个光焦度,φ1,φ2,φ3,φ4,φ5,这里前三个光焦度可以根据他们的焦距直接求得,因为从补偿组输出来的孔径角u'3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可以根据这个孔径角从而得到φ4的值,(这个需要前四个组分的第一辅助光线高度和前三个组分的焦距以及34组分的距离,但是第一个组份的第一辅助高度h1小弟实在是不知道咋求,所以这个初始结构的计算就是卡在这里了。)但是φ5我就不理解了,观看陶纯堪老师的书籍,里面有关于这方面的讲解:因为全系统的孔径角u'4固定不变,为1/2A0,所以f'5=h4/u'4=2A0h4,我根据这个公式带着示例φ’5的数据反求,得到了A0的值,这又和上面第一个问题的蓝色字体的那个A0的问题又有出入,所以想要请教一下论坛的大牛们,这两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判断的。 因为我刚刚接触变焦系统设计没多长时间,所以有一些问题问的不是很专业,语言组织也有点乱, 还希望大牛们批评指正~ 问题总结一下就是:1.不清楚第一组份的第一辅助光线高度怎么得出来的,2.不知道后固定组 分为两个组份后,后面那个组份是怎么判定其光焦度 即焦距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