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背景:论坛里面有很多前辈分享过关于归一化视场的理解,但是在自己做设计的时候,还是有时会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基于论坛资料的学习,做一个自己的分享。案例分享:
本次使用的结构是很简单的结构与视场数据,如下所示:
在优化向导与操作数中使用REAY操作数进行观察实际光线在表面上的Y坐标。 并且总共使用了9种情况,如下图所示:(主要是分别选取了三个视场,三个光瞳,分别赋值Hy与Py; 可以观察到评估那一栏,实际Y的值,与layout中的值进行比较,见下图:
在操作手册上的解释是:边缘光线是从物体中心到入瞳边缘的光线,归一化坐标为(Hx=0,Hy=0; Px=0,Py=1);主光线从视场顶端到入瞳中 心,归一化坐标为 (Hx=0,Hy=1; Px=0,Py=1)。可以理解为,在Hx=0,Hy=0,0.707,1; Px=0,Py=0时,对应如图中的经过中心的三个视场的光线;在Hx=0,Hy=0,0.707,1; Px=0,Py=1时,对应如图中的经过边缘(最大视场)的三个视场的光线,理解上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对照着实际的Y值进行对比,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变化范围以及光线位置。
还请前辈们提出宝贵意见,一起讨论学习。
|